本书深入研究了芜菁在不同短波光照射下的花青素生物合成,揭示了光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。首先,通过RNA-seq技术分析了津田芜菁在UV-A和蓝光+UV-B照射下的基因表达谱,发现了754个受UV-A特异诱导的基因,包括花青素合成结构基因F3H1、CHI和ANS。此外,花青素合成的早期结构基因PAL、C4H及转录因子TT8和PAP1受到UV-A和蓝光+UV-B的共同调控,GO富集分析显示花青素合成途径与ROS途径和含硫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共表达。其次,利用EMS诱变鉴定了两个突变体R15和W68,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MutMap分析定位了相关突变基因。R15突变体在黑暗条件下亦能合成花青素,候选基因为PIP5K6;W68突变体在光照下无法合成花青素,候选基因为AAR2同源蛋白基因。最后,对BrNAC基因家族进行了挖掘鉴定及表达分析,表明这些基因在短波长光照下参与了芜菁花青素生物合成的调控。本书的研究为理解UV-A和蓝光+UV-B诱导的植物花青素合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基础数据。